2018年5月,腾讯财报发布微信月活跃用户数达到10.4亿。在微信这个巨大的流量池和生态内,如何衍生出更多服务场景和促进流量变现,应该是张小龙和腾讯一直在思考的问题。
一直以稳健风格著称的张小龙,在基于微信生态内仅仅孵化三款产品。
第一款产品是公众号,这个天才般的发明颠覆了传统媒体,再造信息流通传播方式,5年时间已注册超过2000万个公众号,造就6家上市公司,多家年营业额过亿的企业,以及大量借助公众号活的滋润的企业。
第二款产品是微信支付,这个业务在2015年的春节爆发式上线,被马云惊呼“偷袭珍珠港”。近期马化腾提到微信支付已经有8亿用户,3万服务商,微信支付毫无疑问是成功的。
第三个业务是微信小程序,这款被马化腾和张小龙寄托厚望的产品,从刚发布时的万众期待到不冷不热,在到成为最大风口,狠狠打了质疑者的脸。
在2017年小程序经历了100+多次更新,正在努力实现“把微信从连接人和人,变成连接人和服务”的愿景。然而站在微信小程序发布一周年的时间点上,我们来思考下小程序的愿景实现了多少?小程序真正的风口在哪里?
为什么推出小程序?
公众号的 3 大迭代层级,基础平台到企业赋能到商业闭环,12 月 14 日晚,微信公众号后台低调做了改版,首页去掉 Beta(测试)字眼,Logo 也由灰色变成了绿色。对于张小龙这样有产品洁癖的人来说,5 年后公众号似乎达到了他满意的标准。
某种程度上,可以把这看做,这个曾经把 QQ 邮箱做成 “七星级产品” 的产品经理对 Gmail 的致敬—— Gmail 从 2004 年内测到 2009 年正式推出,也经历了5年。想要预测瞻望未来微信生态的可能性,首先要看回顾历史。
平台基础建设——主要集中在 2013、2014 年,后面都属于修修补补。
建构内容生态——从 2014年开始到现在,以原创为核心。
完善开发平台——从服务号到小程序,为开发者赋能。
完善电商生态——从微信小店到微信小程序电商。
完善商业闭环——从流量主到互选广告 。
第一层是基础平台层 ,即支撑公众号的基础结构。
第二层称为赋能层,腾讯董事刘炽平的在年会上关键词也是 “赋能”,其表示腾讯已经成长为一个社会型企业,其背后连接了很多企业,要为社会创造价值。在微信公众号的生态中通过建设内容,产品,电商生态给企业进行赋能。
最后是商业闭环层,小程序为主轴,同时打透支付,给后面创造更多可能性。其中商业闭环层会始终渗透在企业赋能层。
微信的产品生态,从服务号到小程序
微信产品生态的开启节点是,2013 年的 8 月,微信开放订阅号和服务号。微信公众平台最开始是作为一个媒体平台。后台 mp.weixin.com 中 mp 其实是 Media Platform(媒体平台)的缩写。
服务号的诞生意味着微信将其作为一个开发功能平台的定位开始出现。产品型的创业项目通过服务号可以直接落地,查违章的微信路况(现改名为微路况),制作个人H5的卡娃微卡这些产品开始涌现。但大多数企业并没有把服务号当成一个功能开发工具,而把它作为一个营销工具,用来发促销类信息。所以 可以看到一个很有趣的现象 ,占据会话入口的服务号的打开率和订阅号差不多,但阅读原文率要高出6倍左右。
鉴于此,某种程度上来说,小程序是服务号的“升级版”,是腾讯战略级重点。小程序最开始野心是打造成轻量型的 APP,再造一个微信 OS。目前能看出的是在线下以及电商方面潜力最大。马化腾今年跑了重庆、合肥等地,推广小程序乘车码。这类高频线下场景, 也表示微信支付和支付宝进入了拼刺刀环节。
可以预测的是明年小程序会有更多的场景接入及延伸,据某消息源称微信可能会增加小程序曝光入口,可能会放在对话框加号的旁边,或者下面的下拉展示栏中 。
现在很多企业做APP可能只是一个摆设,为了做而做。想要真正的激活这些APP,可以大胆的设想下,小程序结合这个对话位置可以做类似小米的直达服务——传送门这类的服务。 根据语义去判断,而腾讯在这块无论是生态包括AI都是完全有能力先比厂商做起来的。
所以对于工具型,包括社交,视频等APP,大家依然可以押注在小程序。继续坚持,随时看政策,今年这块微信肯定会给大家更大的惊喜。
小程序承载着做电商的野心
就像阿里一直有做社交的心,腾讯也一直有做电商的心。虽然腾讯把电商的半条命交给了京东,但是同时也投资了蘑菇街,卷皮,拼多多等。腾讯基于微信的电商生态,在公众号刚成立就开始布局,2014 年时还参与投资了口袋购物(旗下产品微店)投资,金额高达1.45亿美元。但之前微店,包括有赞一开始想做流量分发平台的,但是发现微信是去中心化的,没有办法向淘宝一样有集中的“搜索”入口,所以最后都做成了SASS系统。目前整个公众平台的电商体系则全力依托于小程序,包括12月微信小店可以自动生成小程序。
小程序上线以来,有三种形式:
一种是以拼多多、蘑菇街为代表的非公众号体系的小程序电商,拼多多成立不到两年,用户已超一亿,月GMV超过30亿元的拼多多;蘑菇街女装精选、贝贝拼团等年GMV也取得几十亿元。
第二种是自营型的以公众号为体系的小程序电商,例如“小小包麻麻”、“于小戈”、“味姨”。
通过拼团等小程序结合社群,社交电商被彻底激活。就算是相对低质的流量也已经跑通,绑定了200多个营销号的“女王的新款”,据说其月流水已经过千万。而腾讯投资的拼多多其二季度电商渗透率已经超过了京东。 过去电商一直在寻找创新路径,比如试水内容电商、跨境电商。小程序的出现让社交型电商火了起来。当你的朋友圈和好友群被拼多多的扫码签到赚钱、拼团减免占据时,你就会发现这是小程序真正利用到微信流量红利的地方。
微信开放的公众号文章内插入小程序权限。现在很多文章内提到某款产品后,可以直接点击小程序进入商城,相比点击微信文章底部的“阅读原文”,转化率有很大提高。在小程序榜单上的军武次位面,也是借助其军事领域垂直内容,促进小程序商城购买转化,据悉其电商收入已经超过广告收入。
所以尽管有汽车之家和趣头条(类似拼多多模式,看新闻赚钱)等媒体形态小程序上榜,小程序衍生的多种转化形态,依旧为内容创业者带来了一定量的红利。
所以说小程序电商不是PC 、APP外的另一种形态,也不是微商的规范化运营,而是一种新型电商的诞生——社交型电商。如果我们将新零售定义扩大一些范围,将变革传统电商形态的新物种都统计在内,可以说在盒马鲜生、超级物种等还未成熟前,小程序社交型电商正在开辟新零售第一站。
小程序2.0链接人与服务更具想象力
首先让我们来回顾下,早期张小龙对小程序的定义:“小程序是一个不需要下载安装就可使用的应用,它实现了应用触手可及的梦想,用户扫一扫或者搜一下即可打开应用。也体现了用完即走的理念,用户不用关心是否安装太多应用的问题。应用将无处不在,随时可用,但又无需安装卸载。”这段来自张小龙朋友圈的诠释,让我们误解小程序首要目的是消灭应用,微信要成为一个超级APP。
我们将这一时期小程序称之为“小程序1.0时期”,其使命是使微信成为一个新型APP Store,那么现在看小程序已经达到效果。来自阿拉丁数据预估,小程序已经超过70万,应用覆盖工具、零售、内容、游戏等诸多领域。
而2017年4月微信发布的快速创建门店小程序,2017年5月微信开放“附近的小程序功能”,可以说将小程序进化到2.0阶段——连接线上线下,成为线下商务和服务的最大入口。通过第三方数据可以看到,位列12月使用榜单第四位的电影演出票儿,第五名的摩拜单车,以及榜单前列的小电充电、肯德基+等生活服务、工具类应用都属于小程序2.0使命范畴。但是这一使命显然才刚刚开始进行,距离小程序连接所有线下服务还有一定距离。
因此预测小程序下一波红利是在搭建服务场景上,会有更多小程序将线下繁琐的操作通过扫码一步完成。比如健身、MiniKTV等线下共享场景,小程序提供这种消费场景的服务已经比较成熟;比如最近在北京推行的智交通,试图通过APP帮助用户摆脱交通卡和线下充值的麻烦,未来是否采用轻量化的小程序更适宜?
但微信小程序想要完成“人与服务”的链接,也势必需要开放微信的NFC、WiFi、地理位置等功能。以及思考微信大数据如何赋能线下实体商业?尽管微信顾忌舆论会抨击其分析用户隐私,而暂时不会提供微信大数据能力,但是微信大数据对小程序无疑具有巨大想象力。
小程序及未来
曾在朋友圈看到洪波老师调侃说:马云内部邮件、罗永浩最新段子、张小龙内部演讲,合称业界三大期盼,畅想一下它的机会和未来。
1 对个人用户的影响
大家在关注一些订阅号的时候,有时会被定向到该号的M站。HTML5要有加载的时间,这多少会增多用户的等待,有刷新闪烁的感eipc。当订阅使用了“小程序”,用户在用时,就感觉是使用微信的本地功能,且无需再独立安装APP。
2 对企业用户的影响
对于企业来讲,在10几亿用户的规模下,可以不需要再开发独立的APP,又能媲美独立APP的用户体验,直接托管在微信生态中,能够降低成本,更好的获取亿万级用户,社交关系、兴趣和流量等。比如依赖于手机本地功能的应用完全可以无缝在微信中运行。
3 对ISV的影响
对于独立软件开发商(ISV)也是巨大机会,这个生态下,小程序第三方服务商,微信公众号代运营,外包软件开发商等,可以借此机会加速研发力度,快速切入,给企业用户提供更好的应用号软件产品和服务,一起做大小程序生态。
4 小程序是实现新零售的最好载体
马云在10月13日提出的新零售,他说纯电商时代好快会结束,未来的十年、二十年,没有电子商务这一说,只有新零售这一说,也就是说线上线下和物流必须结合在一起,才能诞生真正的新零售,线下的企业必须走到线上去,线上的企业必须走到线下来,线上线下加上现代物流合在一起,才能真正创造出新的零售起来。新零售的概念,小程序亦都可以尝试结合一下,其实我不推荐只是用传统方式去售卖产品。对于新商家是一个机会,对于老商家则是一个延续生意的事情。
无论怎么样,小程序还是摘掉Beta后的公众号,将承载更多使命, 对于企业,机会其实并没有减少,顺势而为是最好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