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P与小程序将二者联系更加紧密了,流量共赢,小程序与app互补!
就在微信方面正式发布app直接打开小程序的功能之后,看好的声音此起彼伏。
各大应用程序 App 去打开与该应用有一定相关扩展联系的小程序可以丰富 App 的场景使用,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丰富应用程序,也可以很方便的服务于用户。
特别需要注意的是,一个移动应用只能最多同时绑定 3 个小程序,每月支持绑定 3 次。而同一个小程序可被 500 个移动应用关联。
首先,可以确定的是,app打开小程序这件事,对于大多数商家和企业来说都是利大于弊的,同时,微信互联网的趋势也已经不可逆转。你无从选择,所以,干脆不纠结,紧密拥抱即可。
app与小程序如何互跳?
这其中包括能力的三重奏。
2017年3月27日,微信支持app分享到微信的链接点开就是小程序。
2018年1月5日,小程序页面中支持打开app分享链接。
2018年5月18日,app可以直接打开小程序。
需要特别指出的是,相比较此前所开放的「小程序打开app」,此次,用户不用通过app链接,就能直接在app与小程序之间互跳。
同时,目前移动应用拉起小程序的功能已向全体开发者开放,在同一开放平台账号下的移动应用及小程序无需关联即可完成跳转。
首先,当app支持打开小程序,会催促更多的移动应用开发小程序。在同一开放平台账号下的移动应用及小程序无需关联即可完成跳转,也为此提供了便利。这将进一步促进小程序的繁荣。
其次,app可绑定小程序数量,远远少于小程序可绑定的app数量,在其背后是流量的不对称关系。这种情况下,移动应用等于导量者,而不是流量获得者,小程序才能最大限度地获得同时来自500个app的流量。而且,小程序所提供的多是应用服务,应用服务往往是流量的终结点,这在接下来还会有论述。
最后,为什么微信对app与小程序互相绑定有这么大的数量差?真正原因是防止app变成小程序应用分发平台。要知道,微信对任何形式的小程序分发都是很警惕的,微信才是唯一的小程序分发平台,不允许其他app钻这个功能空子做应用商店。
与小程序互跳,app们会得到想要的流量吗?
如上文所提及,对于在线方式来说,服务是流量的终结。微信的这个新能力,目前来看,其实更适合提供资讯导购的app做商品、服务类小程序;却不太适合商品服务类app做内容资讯类小程序。尤其是当微信通过小程序的方式,完全打通了内容和服务的壁垒,对资讯类app构成了极大威胁。
比如说今日头条,很显然,今日头条必然是这一能力的反对者,但它又是如此地适合今日头条。所以,对于仍然富集有多余流量的资讯类app,今日头条等也要抓紧构筑自己的电商和服务才行。因此,今日头条的服务化、电商化是必然方向。
所以,app打开小程序最大的价值其实在于提供增值服务与流量变现。通过微信小程序来回血流量,可能性不太大。
简单来说,即使微信和淘宝互通,淘宝也很难通过小程序跳回app带来多大流量。并且,微信还在近期宣布外部链接「禁止更改用户返回路径」,精确返回的方式,意味着导购、优惠券等链接的效果也会大打折扣。
微信之所以如此地大开大合,原因很简单,因为微信没有什么可失去的。
其实,微信早就已经变成了公用通道。微信的流量外泄一直存在,除了极少数,各大app本来就都可以支持直接分享到微信,并且返回。
app支持分享到微信,表面是是app在蹭微信的流量,其实也是微信在吸收其它app的流量。所以,即使这次支持app打开小程序,微信也没有失去什么,而是获得了其它app对支持分享到微信更大的动力。
而除了这些之外,微信之所以让小程序下潜到各大app当中,可能还有一个核心原因,就是,这可能是小程序在线上突破微信体内的唯一办法。
小程序的年代,每个人都可以拥有自己的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