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C互联网时代,搜索引擎作为入口给百度带来了流量和数百亿广告价值,移动互联网时代,微信希望借助小程序和二维码扫码成为贯通线上线下的最大入口。
小程序上线刷屏,除了微信用户对这一新功能的关注好奇外,另一个很重要影响是在互联网创业圈中掀起了一阵旋风。这阵旋风里,既有创业者对抓住新一轮微信红利与机遇的渴望,也夹杂着大家在变革到来之际担心被时代抛弃的焦虑与惶恐。下面是小编关于小程序的8个思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1. 小程序对于低频类的App冲击最大
用户再也不需要为偶尔打一次车而下载滴滴了,小程序就可以满足需要,而且超级节省空间。滴滴大小70M左右,而小程序不足1M,优势非常明显。从开发成本上来说,也是极有优势的,相比于App要开发iOS和安卓两个版本,开发周期至少几个月,而小程序只需要1个版本,1-2周就能开发完,成本是前者的1/10到1/5。
2. 小程序更适合线下场景。
如张小龙所说,未来的线下店铺只需要一个二维码就可以使用了,更方便连接线上与线下。
3. 小程序的精细化服务
在公交车站,你扫一下公交站牌的二维码就可以了解下一辆公交车到站的时间,真正的即扫即用,用完即走。
4. 抢占关键词当下的红利
由于小程序目前的搜索做了限制,所以原先依靠抢占品类的策略在这儿效果不佳,而高频关键词就显得非常重要。
5. 关键靠服务而非内容
在目前上线的应用里看到了不少做内容的应用,这个方向我们从一开始就不太看好,试想一下,有几个用户会大老远访问小程序的文件夹打开阅读呢?相比于订阅号太复杂了,所以传播路径也只剩下二维码和分享,但是传播最主要的途径【朋友圈】是限制分享的,注定了内容类的小程序无法获得巨大的增长。相比之下,刚需类的服务则容易被唤醒,也符合小程序的定位。
6. 场景非常重要
服务一定要结合场景,才容易被唤醒,也更容易在相应的场景下露出形成转化。例如到了商场,对其服务感兴趣了,看到二维码才会想扫一扫,而且线下场景的用户更为精准,粘性也更高。另外线上也是如此,例如当某个大型赛事直播过程中,看到群里有人分享相关链接,才会想要进入观看。
7. 人与物的连接真正开始了
这一点张小龙也提过了,目前微信已经完成了人与人的连接,服务与商业也正在逐步完善。而目前人与物的连接还很少,但是我们又不得不每天与大量的物品进行接触,同时要让物与人进行连接往往要赋予其“智能”的功能,例如加上连Wifi的功能,加上蓝牙或者是NFC等功能,这就导致了成本的增加,同时连接时还要通过专用App,都不够方便,而小程序可以通过一个二维码低成本快速连接,最短路径直达服务,具有明显优势。
8. 还有哪些机会?
做一个小程序的应用商店;做小程序的相关培训;做小程序的代开发服务;将自己家的服务移植到小程序上来;组建自己的线上社群。